产业园区:内外兼修一大步、产城融合一小步

· 建造

施工中的项目127正式名称是“临港松江科技城创意中心”。翻出来2019年秋天站在项目86(松江云廊)屋顶上俯瞰的照片,极目远眺,几乎能看到基地西北那个神秘的墓园。董事长曾经神秘地说,这边甚好,以前都是宅基地,盖房子旺得来~!夕阳在大片空地上拉出秋天的影子,这是临港松江核心区所剩不多的成片待开发区。时至今日,包括127在内的几个项目都已经陆续开工,你可以实地观察非常类似的一批项目(园区运营商先建后卖、小楼面、小街坊)的同步开工实施和运营。相信对此的比较总结是会是个有价值的话题吧。

施工前站在云廊屋顶上看127的用地,夕阳西下风轻云淡,临港松江形式一片大好

127和完成于2015年的先猝死后诈尸项目58(JZ就职华东院期间设计,版权属于华东院)其实有很大的渊源,都是千平以内办公小塔楼。因为楼小密度较高,所以楼与楼之间的外部空间可以有机会做的非常细腻。项目58走了意大利山城小街的路数,项目127因为两边邻水,学了西塘风雨廊的招。

项目58模型遗照,900㎡X10F的密集小楼  ©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

我们有个口号:“内外兼修”,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业主的认可。是说在这个项目里,办公楼的室内空间(平面效率、声光热、灵活性)和办公楼外面的公共空间(水岸、人行联系、廊子、沿街咖啡店)一样重要。即使用地再紧凑,也要在解决车行交通的基础上实现水岸的可达与步行的高质量。这种在公共与私有之间有所平衡的价值取向,也能和业主作为代建者+园区运营商+国企的身份取得一致。

127鸟瞰图,水岸不在投资范围内,属于自己歪歪 ©开墨建筑设计(上海)有限公司

内外兼修的目的,是要将产业园区的办公楼从“方盒子+漂亮立面”的“自闭者”升级成为城市空间带来正能量的“塑造者”。通过鼓励行人走进地块,让街道的活力渗透进地块内的公共空间,而不是形成楼与楼之间的边角料空间,制造城市的“负空间”,甚至是“围墙下的空间”。应该说,三栋小楼在立面上体现出来的斜撑结构和阳台构件,也对形成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关于127特别的结构形式和阳台式外立面设计,将另作文章介绍。

滨水风雨廊效果图
施工中的滨水风雨廊